北大侠客行MUD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新手 wiki 升级
楼主: lzkd

班门弄斧批金庸(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2: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顾炎武、黄宗羲的水平能这样低吗

  在第五十回,顾炎武、黄宗羲、吕留良和查继佐四人,在一小舟上秘密会晤韦
小宝,要推举韦小宝当皇帝。这可真是有趣的一笔,只是显得这些反清的大儒们的
水平过于低了。

  自秦始皇以来,中国历代的开国皇帝的宝座都是打来的,或以各种各样无所不
用其极的手段抢来的,没有一个开国皇帝是推举出来的。有没有例外呢?可能有人
会想起一个被部下拥戴“不得不”黄袍加身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据历史学家们研究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进程是他自己和亲信们严密拟定的计谋,并显然经过精心策划
。他先制造假情报说契丹入侵,兵至陈桥驿,在部下的拥戴下,拿出了预先准备好
的黄袍披上,回兵开封夺取政权,此时契丹入侵的事也就自然消失了。

  在古罗马有一些由军人拥戴而即位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除赵匡胤外,也还
有几个,多出在唐宋之间的五代时期。

  如果这些被拥戴者没有野心,没有在军队中长期培植死党,这样的拥戴是绝不
会发生的。像顾炎武、黄宗羲等人这样推举韦小宝当皇帝,颇有些像在某种选举中
推举本派的候选人,或像近代欧美推举国家元首,对此可发一笑。

  在说服韦小宝的过程中,吕留良心中想:“你是小流氓出身,那也不要紧,汉
高祖是大流氓出身,他骂人赌钱,比你还要胡闹,可是终于成了汉朝的开国之主。
”这样的认识太浅薄了。虽然书中没说顾炎武和黄宗羲是怎样想的,但他们预先肯
定是商量过的.思想应该差不多。这里所写的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水平也有些人低了


  说汉高祖是大流氓,可能是依据以下这些记载,如“贪于财货,好美姬。”“
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不押侮。”“与人言,常大骂”这些事充其量也只能说是沾
了一点流氓习气,而且不能说是沾得太重。如果有人愿意多得钱财,喜欢漂亮女人
,说话时嘴上爱带不洁字眼,但并不触犯法律,你能说他是流氓吗?当然不能。

  汉高祖作为一个政治家,有远见,能听不同意见,善于用人,在进入关中和汉
朝立国之后,他采取了许多很富有远见的、卓有成效的措施,都是历史上有明确记
载的。他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军人。在楚汉相争中,和项羽直接打仗对垒的是刘邦,
他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到使战争的形势变成对己方有利。在这点上,刘邦可
真没有流氓气,而是个实干家。

  在打败项羽后,还发生过多起叛乱,多是刘邦亲自领兵去平定的。以“大流氓
”去概括刘邦,也太小儿科了。这简直像是在调侃顾炎武和黄宗羲。

  韩信是公认的伟大军事家,在该下一仗打败了项羽。但若读一下这场战争史,
就可看出,在此之前,韩信根本就没有直接和项羽打过仗。韩信在军事上是很高明
的,项羽派大将龙且来进攻他,他就把龙且打败,但却避免和项羽主力直接打仗。
也许是他看到还没有到能消灭项羽的时候,或者是刘邦还没答应使他满意的条件,
如果是后一理由,韩信的流氓气也许比刘邦还重。

  中国古代的开国皇帝中确有几个是流氓出身,加五代时期的梁太祖朱温、周太
祖郭威,发迹之前不但是十足的无赖。

  而且凶悍、惯于犯法、横行霸道、危害乡里。不过他们和汉高祖刘邦相比,其
水平可差得大多了,他们所建立的政权,都未能统一中国,存在的时间也很短。

  顾炎武和黄宗羲可不是一般人,在明朝亡后,不但坚持自己的立场,绝不做清
朝的官,而且是大学问家。明朝亡后,顾炎武曾在家乡江苏昆山组织反清起义,失
败后跑到长城附近开垦荒地,以备有事时之用,同时,考查各关隘险要。十年后,
他在华山下隐居,在给他的侄子的信中,他说:“一旦有警,入山守险,不过十里
之遥。”可见他在华山这个最险峻的大山下隐居是有其深意的,顾炎武了以文人自
居,却是真正的大学问家。他的《日知录》和《天下郡国利病书》都是学术水平极
高,影响极大的著作。

  黄宗羲也曾参加抗清斗争,也是大学问家。在《鹿鼎记》第五十回中,康熙曾
向韦小宝讲,他读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中的“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
非”后,对这书加以赞赏,这足以表明康熙是个“明君”。但在这本书中,这个伟
大的思想家还表达了自己反对君主一人私有天下的观点,其中有:“为天下之大害
者,君而已矣。”这在当时可真是超前的先进思想。“英明”的皇帝康熙是绝不会
同意这种话的。这本书被康熙的孙子乾隆定为禁书。后来在辛亥革命前,为制造推
翻皇帝统治的舆论,这本书曾起过很大的作用。

  顾炎武和黄宗羲推举韦小宝当皇帝的这一段故事,读起来简直像是在调侃古人
,像顾炎武和黄宗羲这样的操守高洁的大学问家,是应当尊敬的,不应当作调侃的
对象。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net),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2: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李自成的惯用伎俩吗

  在第三十二回中,李自成和吴三桂同时出现在陈园园的尼姑庵中。作者对两个
人都作了一些描写,看来金庸对于吴三桂是深恶痛绝的,相形之下,对李自成还有
点同情。

  两人在庵中有一场恶斗,吴三桂用很不光彩的诡计,谋害陈园园,李自成为了
救陈园园而失去先机,吴三桂则喝令李自成投降,李自成嘴上允诺,双膝缓缓屈下
跪倒,就在这一瞬间,李自成突然暴起,战胜了吴三桂。

  写到这里,作者评论说:“当情势不利之时,投降以求得喘息,俟机再起,原
是他生平最擅长的策略。”又说他曾“投降,被收编为官军,侍一出栈道,立即又
反。”这和历史上的李自成的记载是不同的。

  不管历史学家们怎样评价李自成在历史上的功和过,从已有的记载中可以看出
,李自成的确是条汉子,是条硬汉子在明末的农民起义最困难的时期,明皇朝实行
招抚政策,几乎所有起义军,包括张献忠在内都投降了,惟独李自成在深山中躲了
起来,俟机再起。李自成曾被洪承畴等打得大败。

  十八骑突围至商锥山中,在最困难的时候,部下去投降,他甚至要自杀,还向
部下说,你们拿着我的头去投降吧(《明史)卷三零九)对于一本武侠小说,本来
也没有必要去辩明这些事。只是金庸讲过,《鹿鼎记》是应勿宁当作历史小说来读
的;即使如此)在小说中对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人物,安排一些虚构的故事,也是
可以的。如果是像韦小宝这样的“不学有术”的人在乱发议论,把李自成和张献忠
或其他人搞混了,那当然是用不着认真对待的。

  在这里,是小说作者自己出面,对历史人物进行评论,这和在小说中虚构一些
情节是不同的。指出这种和历史记载相异之处,恐怕不能视为不明小说创作的规律
,胡乱吹毛求疵吧。何况,在金庸的另一部小说《碧血剑》中,也有不少有关李自
成的故事,他应该对李自成的事情很熟悉的。

  “金学家”们曾多次对金庸运用历史题材大加颂扬,例如,一篇评论说,对历
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写,“金庸做到了一个优秀小说家应该做到的,既不违背基
本的史实,又有艺术的升华,包含他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当然,也可能金庸自己
掌握有一般人所不知道的历史材料,可证明李自成曾投降过明朝或清朝皇帝,如是
这样,希望他能予以公布,证明“他对历史的深刻认识。”

  顺便说一句,《鹿鼎记》的三十四回写吴六奇曾唱《桃花扇》中的“沉江”一
“曲。《桃花扇》是孔夫子的六十四代孙孔尚任所著,在康熙三十八年写成。吴三
桂反叛发生在康熙十二年。吴六奇唱此曲时,吴三桂尚未起兵。书把吴六奇唱曲的
事至少提前了二十六年,这大概就和在北伐战争或抗日战争的电影里,听到唱“雄
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曲词一样有趣。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net),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2: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韦小宝的法宝

  韦小宝自身有两大法宝:一是拍马屁,而且能灵活机变的拍得恰到好处;再一
是编造谎言,能根据具体情况,急中生智地编造。这是他成功的诀窍。在评论《鹿
鼎记》和韦小宝的一些文章中,有人曾由韦小宝的言论和行动中择出多条,总结出
韦小宝具有倔强、勇敢、机智灵活、忠诚等品德,是智慧的化身。这种说法和韦小
宝的形象相差太远了。归根到底韦小宝就是吹牛和拍马这两大法宝的凝聚物,或可
称为这两种行为的物化。

  为了能把他这两大法宝写得活灵活现,在这本书中,凡和他打交道的人,对他
所编的谎言,一听就信,韦小室一拍就见效。

  其中最有趣味的一次吹牛拍马大表演,是韦小宝在西藏桑结大喇嘛和蒙古葛尔
丹王子前的一顿神聊胡吹和猛拍,竟把那二人由仇人变成了结义兄弟,为康熙立下
了一大功。这故事大体是这样的:在第三十九回,韦小宝以钦差大臣名义到扬州,
私自带着双儿到了丽春院,碰见了西藏桑结大喇嘛和蒙古葛尔丹王子。韦小宝和九
难在一起时,曾用计杀了十二名西藏喇嘛。

  都是桑结大喇嘛的师弟,并用化尸粉害得桑结切断了自己的十指。桑结当然对
他恨之人骨,欲杀之而后快。韦小宝和蒙古葛尔丹也曾结下过梁子。逃又逃不了,
又不可能有救兵。

  韦小宝只好用起自己的两大法宝穷吹猛拍起来。

  韦小宝一开始就捧桑结大喇嘛是个大英雄。怎么捧呢?因为桑结在中韦小宝的
化尸粉毒时,当机立断地砍断十指,这就是英雄。又说他一掌把九难打得“内功散
的无影无踪”。这佯一捧,这位“大喇嘛阴沉沉的脸上,不自禁多了几丝笑意”看
来大喇嘛一点“佛性”也没有,让人一拍就禁不住微笑。

  接着又拍葛尔丹,说他“打得少林寺方丈甘败下风”。实际上是少林寺和尚把
葛尔丹打得一败涂地,就这样有可能被误认为是讽刺的低劣的马屁,也使葛尔丹“
不禁脸现得意之色”。

  接着就开始吹陈园园如何美,先说昆明人为了看陈园园一眼挤死了几千人;又
说昆明的和尚因看见了陈园园,就全都还了俗;还说吴三桂的女婿兼大将马宝摸了
陈园园一只手,被吴三桂打了四十军棍,还挺后悔,不如连另一只手也摸摸,也不
过打八十军棍,吴三桂知道了,说以后谁再摸就砍谁的手等。

  韦小室还说他到昆明去时,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送韦小室一副手铐,见陈园园
时先把双手铐上,以免在见陈园园时有不侧之事发生,为此,他将吴应熊恨之人骨
。韦小宝解释说,要能摸摸陈园园的脸,砍下一条腿来也情愿。只不知这副手铐是
怎么个结构,戴普通手铐,不但可以摸手摸脸,韦小宝的十八摸都可以表演,还可
以干更多的事呢。说得真够玄的,但是,桑结大喇嘛和葛尔丹王子竟然也有些相信
了。

  接着韦小宝转入正题,说康熙和吴三桂开战就是为了争夺陈园园。二人相信了
,而且认为跟在里面淌混水不上算。

  韦小宝又不断地编谎、许愿、吹牛、拍马,最后终于打动二人的心。二人不但
答应不帮吴三桂,而且和韦小室拜为兄弟。

  韦小宝不但逃出了死神之手,而且又一次为康照立了一大功,可见他吹牛拍马
功力之高。这一次可以说是对韦小宝这两件法宝的大考验,果见其威力无穷。这一
大段写的颇为有趣,当个相声段子一定不错,或者收入《吹牛经典》之类的书,也
是一定够格的。

  另一次较为有趣的事是韦小宝在神龙教洪教主及其夫人面前,连吹带拍,一下
子就成了这对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所宠信的人(见第二十回),洪教主还亲自教他几
招武功绝活。

  据说,除夫人外.教主没有教过其他任何人武功。

  看来这里的神龙教教主和夫人、蒙古王子以及西藏喇嘛,不是白痴,也是弱智
。否则,怎么这么糊涂地相信谎言呢。

  顺便说一句,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各魔教教主的名字,如任我行、向问天,
东方不败以及《倚天屠龙记》中那个不怎样高明的阳顶天的名子,都起得非常霸道
,很适合其魔教教主的身份。而神龙教主名字洪安通却一点也不响亮,这可能暗示
着这位教主实在是很差劲。也可能“安通”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和罗刹国一起搞阴谋
的路是不通的。这里“安”字,是有否定的意思的,有些像骆宾王在讨武则天的檄
文中所写的“三尺之上未乾,六尺之孤安在”中的那个“安”字。

  他还有身外的三件法宝,其一是锋利无比的宝刀,其二是护身宝衣,第三件是
化尸粉。在武侠小说中主人公靠着这一类法宝来打天下,那只能是这类小说中的败
笔,这在一些评论金庸的文章中都已曾提到过,这里就不罗嗦了。这三件宝物也曾
多次使他遇难呈样,使强敌俯首。

  严格他说,韦小宝还有一件法宝、这就是他那俊俏的丫环双儿、一旦到了韦小
宝遇到大难不易解救时,双儿就会出来搭救,而且,更妙的是,在不需要双儿的时
候,就可以好像没有这个人存在似的。如果不是在书中字里行间仔细搜寻,是难以
知道双儿在哪里的,一旦需要,双儿就会冒了出来。

  譬如,韦小宝被神龙教俘虏,双儿从船上将他从死神之手救出,骑着鹿跑到了
罗刹国。在第三十六回中,韦小宝和罗刹国公主苏菲亚挤在一个箱子中,韦小宝和
裸体的苏菲亚胡调,当然不需要双儿碍手碍脚,双儿就好像根本就不存在似的。这
简直有些像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需要的时候,用起来得心应手,不用的时候,塞
到耳朵眼里,不妨碍做任何事。

  韦小宝的“功业”就是靠的自身两大法宝,身外三大法室,再加上像如意金箍
棒一样的双儿。为了把韦小宝列入“绝顶人物”,胡乱给他加上各种美丽的桂冠,
可用一个成语,那就是“张冠李戴”去形容。

  有一些“金学家’’对《鹿鼎记》的评价高到有点让人吃惊。这会给人一个印
象,以为是大喜欢《鹿鼎记》了,太喜爱韦小宝了,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向韦小宝学
起来,也在活用他的两大法宝了。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net),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2: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韦小宝的文化水平之谜

  在《鹿鼎记》中韦小宝经常因搞不清成语典故闹笑话,经常的表现是“认识的
字凑不满十个”,但他办起事来却是无往而不胜,多么难办的事到他手中都可能办
得十分妥当。康熙对此的评价是“不学有术”,也就是没有一点学问,但却真有能
力,韦小宝真是一点学问也没有吗?不一定吧。

  在历史上“不学有术”的人是有的。有些很能干的古人的传记中没有记载他们
念过书,但也没说他们一点书也没念过,这样的人恐怕就不能说一定是文盲。前几
年有人说明太祖是文盲,明成祖是半文盲,国家都治理得不错云云,来证明书念多
了是没有用的。实际上明太祖和明成祖自己都能看奏章、作批示,其文化水平要比
文盲或半文盲高很多。根本不能算“不学有术”的人。

  在所谓的“五胡乱华”时,有个叫石勒的,倒可能是“不学有术”的典型。石
勒是褐族人,当过小贩和雇农,又被卖为奴隶,后来领兵建立政权,先称赵王,后
来当了皇帝。他所建立的政权被称作后赵,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他的继
承人石虎,是他的养子,很能打仗,但暴虐荒淫,穷奢极欲,石虎一死,后赵即灭
亡。

  在那个战乱时期,石勒是个穷困低贱的非汉族人,没有机会学习,是很自然的
事。历史上记载石勒“虽不学,好使诸生读书而听之。”有一次,石勒让人读《汉
书》,在听到郦食其劝刘邦立六国之后时,大惊说,这个法子一定要失败,怎么能
得到天下呢。后边听到张良劝止刘邦,才放心他说幸亏有张良啊(《资治通鉴》卷
九十五)。可见虽然石勒不学,其见识却是极高的,就其所建的功业也证明他是真
正的“有术”。

  韦小宝出身穷困低贱,幼时没有上学的机会,在《鹿鼎记》开篇时,他肯定是
识字甚少,知识贫乏的。后来,他到了北京,进入了一个文化层次颇高的圈子,他
还能总是这样吗?他轻浮佻达,不会坐稳板凳念书的,但韦小宝绝顶聪明,学些成
语,认识些字绝非难事。仔细阅读《鹿鼎记》就可以看出,他在许多场合下表现出
的“不学”,不过是他在装傻。

  韦小宝有几个很拿手的成语或习语,一个是“鸟生鱼汤”(尧舜禹汤),另一
个是“什么什么之中,什么千里之外”(运筹帷幄之中,绝胜千里之外),还有“
君子一言既出,什么马难追(驷马难追)等,经常说错。书中多次提到韦小宝的记
忆力极好,这几个成语或习语当然一学就会说的,他屡次说错,只能是故意装傻。

  特别是其中的“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凡听过说书的人,不论文化水平
高低,没有不会的。记得在小学时,同学常说“我说了话算数,另“说驷马难追,
就是八匹马也追不了”之类的话。韦小宝不可能不会说这个成语的。

  在《鹿鼎记》第十四回,韦小宝说到“驷马难追”时,就曾自己问自己:“驷
马是匹什么马,跑得这样快。”在比较靠后一些,韦小宝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则有进
一步的提高。在第三十六回中,韦小宝道:“一言既出,三头马车难追。”书中解
释道:“罗刹人的马车以三匹马拖拉,不同于中国人之四马匹拖拉。”可见韦小宝
不但能说这个成语,而且他还在不断地学习,对成语的理解也在提高,并能“活学
活用”,怎么能说韦小宝“不学”呢。

  在书中不少地方,都有韦小宝对成语有相当不错的理解的描写。例如,在第十
回中(韦小宝到北京时间还不长),韦小宝对吴三桂手下的一些武士有些好感,送
给他们帽子。对此,吴应熊拱手道:“桂公公(指韦小宝)爱屋及乌,在下感激不
尽。”韦小宝心里道:“什么爱屋及乌。及什么乌,及你这只小乌龟么?”韦小宝
的反应说明他完全明白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并不是很常用的。

  在第十三回中和柳大洪谈话时,柳大洪说韦小宝说话高深莫测,韦小宝回答说
:“我的话低浅莫测是有的,高深莫测那四个字可是不敢当了。”可见韦小宝对成
语的掌握水平还不是“低浅莫测”的)在第五十回中,台湾灾情严重,韦小宝要把
在台湾贪污的百万两银子捐出赈灾,康熙挺高兴。韦小宝凑趣把“完璧归赵”错说
成“完壁归台”,显然他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而且又一次“活学活用
”了。

  在二十九回中,他说“前无来者,后无古人”,博得康熙一乐。实际上,他是
懂得这个成语的。在此之前,在二十三回中,韦小宝在少林寺出家,张康年说到“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时,韦小宝笑着说是“前无古僧,后无来僧”。可见他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是正
确的。在康熙面前只是装装小丑而已,读者千万不要受骗啊。

  韦小宝还在不断地学习着。例如,在四十六回中,韦小宝把康熙比作周文王,
讲周文王有一百个儿子。这个典故可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康熙有点奇怪地问韦小宝
,韦小宝说是自己问来的。这是为了拍康熙的马屁,把康熙比作周文王才不能再装
疯卖傻了。

  韦小宝对成语和习语有相当的了解还可以从另一方面得到一个旁证:不管韦小
宝将成语说得多么乱七八糟,但都用在该用的地方,没有错用的。这不能不佩服韦
小宝的功力连“天纵睿智”的康熙也被骗过了,竟认为“什么什么之中,什么千里
之外”太难,韦小宝学不会,真是有趣。

  看来金庸大概不得不承认,他写韦小主不懂成语,只是和读者们开开玩笑吧,
否则,他就不得不承认,书中前后矛盾的地方未免有点太多了一些。

  在《鹿鼎记》中韦小宝还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白自己不识字,只有“小”字是不
会错的,这也是不可相信的。韦小宝没有受过正常的教育;对繁杂的汉字认识不多
,是完全正常的,但以韦小宝的智力,认识数百字是一点也不费力的。现在有些三
四岁的小儿也能马马虎虎地认上几百字,韦小宝一定能认的更多。

  在《鹿鼎记》中有好几处告诉读者,韦小宝是认识不少字的。其中一次是在三
十一回,韦小宝到了云南,有人来报告有个名叫王可儿的刺客行刺吴三桂,韦小宝
立刻就知道这个姓名是他的心上人阿珂的名字拆分而成的。如他不知道珂字应如何
写,他怎么能有这样的反应,而且反应得这样快。

  也许有人会想,这是由于韦小宝对阿珂十分痴情,先前曾问过别人,她的名字
如何写,井记得很清楚。如果是这样,韦小宝把他关心的人和事的文字写法都记住
,他认的字也就不少了)即使如此,下面这个情节,也是无法解释的。

  在三十九回韦小宝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到了扬州,接见的官员中有一个叫慕天颜
的,韦小宝当时心里想:“这个人天生马屁大王,取个名叫慕天颜,摆明了要朝见
皇帝。”如果他不认识这几个字,他有可能听成“摸天眼”,心里会想,好大胆,
竟想摸老天的“眼”;或者他会误听成“木添眼”,心里会想,一根木头上添个眼
,算个什么东西呢。可见他必认识这几个字;而且对“慕…“天颜”等字词的字义
也了解得很正确。

  韦小宝在许多场合下,表白自己不识字,看来也是在装傻。

  在《鹿鼎记》中有两处对韦小宝写字的极精彩描写:一是第四十二回中归树辛
准备要迸宫去暗杀康熙,韦小宝给康熙写密信的一大段槽彩文字;另一处是在四十
八回、韦小宝在尼不楚条约上签字时的描写,也极为有趣。韦小宝在这两次写字中
,主要的是写了一个“小”字,当然都是费了很大的力气的。

  前面已经说过,韦小宝并不真正“不学”,常常是在装傻、但要他写字,确实
也真是难为他。古代惯用毛笔,不正经练习写字,想轻轻松松地写汉字,是不可能
的,即使是认识的字也不行)像韦小宝这样轻佻的人,绝不会坐下来练字的。

  韦小宝写“小”字时,是“拿起笔来,左边一个圆团,右边一个圆团,然后中
间一条杠子笔直地竖将下来。”笔顺挺奇特,但中间一笔是由上而下笔直地竖将下
来,颇符合汉字书写章法。北齐时有个官员叫厍狄干。他在署名时只写个“干”字
,而且那一竖是由下往上写的。人们戏称其为“穿锤”。这个词的确切意思不清楚
。如用西北地区的方言,倒是可解,只是太粗俗了。看来韦小宝的笔力要比厍狄干
高明不少。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net),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北大侠客行MUD ( 京ICP备16065414号-1 )

GMT+8, 2024-4-29 11:58 PM , Processed in 0.00927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