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侠客行MUD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新手 wiki 升级
楼主: lzkd

班门弄斧批金庸(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2: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谜语有点差劲

  在第三十回中,郭靖背着黄蓉上山求段皇爷治病。在山道上遇到了段皇爷的四
大弟子的阻拦。其中最后一关是四大弟子之首朱子柳把守着。他出了三道考题,一
个诗谜和两个对子,要郭靖和黄蓉回答。这三道题都是从一本叫作《古今谭概》中
的第二十九章“谈资部”中抄来的。《古今谭概》的编者是明朝文学家冯梦龙,大
家可能会很熟悉他写的著名的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喻世明
言》。

  这三道抄来的考题中,两个对了还是比较有趣的,也比较应景。尤其是第三个
对于,以“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对“琴瑟琵琶八大王不同面目”最为有趣,
不但对得很巧妙。而且一下子将“渔樵耕读”四人全骂了。第二个对子也还算有意
思,第一道题就显得差一些了。

  第一道题是个诗谜,其谜面为“六经蕴藉胸中久,一剑十年磨在手,杏花枝头
一枝横,恐泄大机莫露口。一点累累大如斗,掩却半床无所有。完名直待挂冠归,
本来面目君知否"谜底是“辛未状元”。这种诗谜为了凑够格律诗的字数,不得不在
其中容纳许多多余的字。只有前两句中“六一十”,第三四句中的“杏(头)一(
莫露)口”,第五六句的“点大(半)床”和第七句的“完(挂)冠”是有用的,
其余的字都只是为了”凑数而已,多是没有用的。这样,在猜这样的谜时,就增加
了许多困难。而且,如果仔细追究起来,也可有不同的答案,譬如第三四句的谜底
若猜为“禾”,就比“未”好,因为在谜中是在“杏花枝头”.而不是在头的稍下
面一点“一枝横”。这样的诗谜只是在有较明显的提示和限制下才可能猜出。

  在冯梦龙的《古今谭概》中讲,这个诗谜是让辛未年的一群应考的举子们猜的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相对较容易猜出。

  一是那年正是辛未年,过去的读书人对以天干地支纪年是较熟的,尤其是当年
的天干地支纪年,更是经常挂在口上的;二是这些举子们都是来考试的,当状元是
他们的最高愿望,状元二字当然是随时存在心中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是大
家都觉得很难猜,最后,只有一人猜出了谜底。

  由此可见这个谜语未见得高明。

  段皇爷的这位大弟子在出这个谜语时说:“这是一首诗谜,说的是在下的出身
来历。”金庸在这里当然是要说朱子柳是辛未年的状元公。是哪国的状元呢?当然
不会是宋朝的。

  古代考进土、状元都是为当官或取得当官的资格,而不是为取得学历。为在大
理国当官,是不会到宋朝去应考的。就好像为在日本当官,绝不会来中国参加公务
员考试类似。更不会是辽国或其他国的状元了。

  看来朱子柳只能是人理国的状元了。但在历史上,大理国并没有开科取士的记
载。

  科举制度是中原的选拔官吏的制度。在辽国、金国等也都曾有过开科取士的事
,那都是在他们占领了大片汉人居住的地区之后,为了笼络汉族读书人,也为了从
汉族人中选拔人才来协助他们统治汉族居民才举行的。

  大理国是个以白族人为主的,在云南的小国,虽然在统治层中有一些汉人,但
并未占领大片汉族人居住的区域,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采用开科取士的制度。用
考《四书)、《五经》的方法选拔出来的人,在协助他们统治云南各少数民族方面
,也不可能起很大的作用。

  对金庸的多种介绍文章和书籍都异口同声地称赞金庸的丰富的历史和民俗方面
的知识,据此,虽然正史上没有大理国开科取士的记载,金庸也许自己掌握着大理
国开科取土的珍贵资料。否则,怎么会给朱子柳戴上一顶很不合适的帽子。

  也有可能是另一种情况,金庸在写这一段时,找到两个对对子的题目不错,懒
得再去找,就顺手在这本书的同一章中又抄了一个。我们当然不能要求金庸像大文
学家曹雪芹写《红楼梦》那样精雕细刻,诗词谜语都由自己编写,武侠小说终究也
只是供人看着玩玩消遣的。但也希望最好能抄得更应景一些,水平稍高一些。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net),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2: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射雕英雄传》中襄阳攻守战是多余之笔

  蒙古人进攻襄阳,郭靖等人帮着守襄阳,是《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
的重大事件。在历史上,蒙古人进攻襄阳也是很重要的事件,一共有过两次攻守战


  第一次是在蒙古人灭金国以后的第二年,蒙古人进攻襄阳,镇守襄阳的宋军内
部发生内讧。,一部分部队投降,襄阳失陷,蒙古军和宋军都纵兵抢掠,襄阳成为
废墟,蒙占军队也没长期占领。

  第二次是在三十多年后,蒙古军队围困和进攻襄阳。宋军将领是吕文焕,很能
打仗,在他率领下的宋军和蒙古兵进行了激烈的战争。襄阳和樊城隔汉江相望,互
成犄角之势。

  汉江上有浮桥相通,物资补充也可通过汉江进行;所以能长期坚守达五年之久
。吕文焕的告急文书不断送往京城,但当时的权臣贾似道却并不增援,吕文焕在坚
守五年后,投降了蒙古人。在投降后,吕文焕不但做了元朝的大官,而且成了向宋
朝进攻的急先锋。

  襄阳的军事地位极为重要。在南宋初年,是岳飞收复了这个城市,自那以后,
就是保卫南宋的重要军事战略要地。

  在襄阳失陷后的第三年,南宋的首都临安就也陷落了,可见襄阳之重要。

  在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两本书中,一共有三次蒙古人进攻翼
阳的战争。

  第一次是在《射雕英雄传》的最后,蒙古公主华筝传书给郭靖,告诉他蒙古军
队将要进攻襄阳。于是,郭靖和黄蓉赶赴襄阳,准备刺杀蒙古军主帅拖雷。正在这
时,成吉思汗病危消息传来,蒙古军队也就撤退了。郭靖也随着拖雷到蒙古去见成
吉思汗,与之永别。

  这次战事的安排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完全是多余之笔。

  这时,蒙古人虽然已多次打败金朝的军队,但还没有能全部消灭金朝,金朝还
占领着陕西、河南、山东大片土地,而这些地区正好将蒙古人和南宋隔开。如果,
蒙古人能像希特勒那样建立强大的伞兵部队,或者更先进一些,似美国人在越南那
样,把骑兵师全部装备上直升飞机,才有可能进攻襄阳。

  蒙古人灭金,是在成吉思汗去世后八年的事,而蒙古人第一次攻襄阳则是金朝
灭亡后第二年的事。可见金朗不亡,攻襄阳是不可能的。

  写小说不必拘泥于历史,但是,不应在小说内部出现矛盾。在金庸的笔下的第
一次襄阳攻防战的时间,就是不谈历史的记载,只就金庸这本小说中所写而言,也
出现矛盾。成吉思汗虽然已有消灭全国的命令,但蒙古人还没来得及在对金朝的作
战中最后取得胜利,彻底消灭全国。在这种条件下,还是不写襄阳攻防战为妙。

  写这场未及进行就结束的战事的理由,好像只有一个,就是让成吉思汗病危的
消息,和赦兔郭靖,令郭靖来见他的命令传到郭靖的耳朵里。为做到这一点还可以
有好多种安排,不一定需要写这么一场既不合历史记载,又会引起小说内部矛盾的
战事。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的最后写上这多余的蒙古人攻襄阳的战争,还可能引出
另一个问题的,这就是书中的安抚使吕文德守襄阳的时间也太长了一些。吕文德在
三次襄阳攻防战中都以襄阳守将身份出场:第一次是在《射雕英雄传》的最后,杨
过刚出生,郭芙尚未出生;在第二次,杨过、郭芙则已到了讨论婚嫁的年龄,郭襄
则刚出生;到第三次时,郭襄又到了能一个人到社会上到处乱闯的的年龄,成为能
对杨过产生爱憎的少女了。这中间应有三十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吕文德这个防守任
务担任的时间有些太长了。

  在历史上,吕文德这个人也是有的,他是上面提到的襄阳守将吕文焕的兄长。
据历史记载,他“素有才勇”,“抗击蒙古,累有战功。”他确当过“京西湖北安
抚制置使”,即安抚使,不过只干了两年就当别的官去了。历史记载上没提到他的
年龄,只记载了他的死亡年代,若他能活到七十岁,那他和郭靖的年龄差不多。

  读小说没必要总去想历史,但既然提到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总难免要想一
想,如果既不影响情节的发展,又不违背历史记载,那不是更好吗。不过那样就得
仔细些考虑,认真些写,不能随手写来。为了反衬郭靖的英雄,把吕文德写成窝囊
废,完全可以,不过换一个虚构的名字让人看起来会更舒服些。至于让他当三十多
年安抚使,这不免让人觉得是作者没太认真,顺手写写,留下一个漏洞。

  第二场攻防战中,蒙古军队是由忽必烈率领的,这也是一场子虚乌有的战事。
忽必烈领兵攻宋的事是有的,但时间要晚一些,战事主要也发生在武汉一带,而不
是在襄阳,战事持续时间并不长,忽必烈为了争皇位,主动退兵。计算起来。

  大约应在这本书中写忽必烈攻襄阳的十六年之后。

  第三场攻防战写得十分热闹,最后以蒙古皇帝蒙哥被杨过击毙结束。蒙哥是死
在攻宋的军中,但那是在进攻四川合江时发生的,而不是在襄阳。

  小说中这两次战争和历史记载中的襄阳攻防战都对不上号,而真正最激烈、最
重要的襄阳攻防战,在金庸有小说中则是虚写的,只说郭靖为保卫襄阳献身,并没
有具体写其过程。

  写小说没必要一定和历史符合,只是因既然已经提到了襄阳之战,就在这里简
单地写这么几句。

  既然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襄阳之战是这样重要,所占的篇幅又
这样多,读过两本书的读者的量是极大的,人们会不会因这两本书而对襄阳这个地
方产生兴趣,因而使襄阳增加了一些旅游资源呢?我看很难。

  襄阳、樊城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两城隔江而望,但在金庸小说中一点也看不
出来裹阳旁边还有樊城。在蒙古人攻襄阳时,襄阳、樊城是用浮桥连起来的,在小
说中一点也看不出来,襄阳周围的其他地形特点也没有什么反映。这样就不大可能
使人对具体的城市感兴趣,即使感到兴趣,真到襄阳去看一看也会大失所望的,至
于是对襄阳失望,还是对金庸小说失望,就要取决于人们的兴趣和文化素质了.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net),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2: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岛上的一笔糊涂账

  写武侠小说时,突兀奇特的情节安排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是武侠小说的生命
线。读到武侠英雄们在奇幻的环境中,对付突如其未的种种打击和灾难,战而胜之
,常能大快人心。武侠小说无一没有奇特变幻的情节。成功的武侠小说中,虽然情
节常出人意料。但一切却显得很自然,并不让人感到作者是存胡乱编造;而水平较
低的武侠小说中,奇特的情节安排,则常有着明显的胡编乱造的痕迹,使人读起来
毫无趣味。

  金庸是一位写武侠小说的高手,一般说来,他不会在他的小说中,留下明显的
胡乱编造的痕迹的。但是,在他的小说中,也能发现有些情节的发展,脱离了书中
角色的性格或不符合情理,只是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罢了。前面所举的关于江南六
怪留在大漠的情节就是一例,下面所说的有关桃花岛上一场惨剧的发生,就又是一
例。

  在《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和黄蓉的爱情在不断地发展着,尤其是在海中和荒岛
上和欧阳峰的生死之搏,以及黄蓉误中裘千仞重掌受伤,郭靖尽全力设法为她疗伤
两个故事后,二人的感情日益加深,这是很正常的。为了使小说的情节变换离奇,
金庸在这本小说的后半部,加了一段江南六怪中五人死于桃花岛,并由此引起郭靖
和黄蓉的感情出现波澜,也使小说最后部分变得更加热闹。

  这一段故事是在第三十四回和第三十五回中讲的:全真七子误信流言,要到桃
花岛来报仇,江南六怪知道后,就先期来到桃花岛,意欲调停。黄药师得信后,在
海边看见全真七子等乘船前来,他就乘另一船离去。全真七子见黄药师离去,他们
也就随之而去。恰好此时,欧阳峰和杨康来到岛上,杀了江南六怪中五人,有意留
下瞎子柯镇恶,让他传递假消息,说黄药师杀了他五位兄弟。

  这个误会引起了郭靖对黄药师极大的仇恨,也使郭靖和黄蓉之间的爱情故事有
了曲折,使故事变得更吸引人。此外,安排这段情节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这就
是为了让郭靖有理由一个人再去蒙古。

  前面讲过,为了使这本《射雕英雄传》内容和书名相符,不得不硬要江南六怪
不合情理地在蒙古住了十多年。在结尾处,为了让射雕英雄的故事能有个与开头相
呼应的收尾,郭靖必须去蒙古,还应是单身前去。这就必须在郭靖和黄蓉之间制造
摩擦,于是江南六怪中的五怪就得献身。这本是无可非议的,只是这一段的安排中
漏洞大多了。为了《射雕英雄传》这个名字,为了在小说中借用这个历史上赫赫有
名的大人物,在情节的合理性上作的牺牲可真不小。

  第一个问题是黄药师怎么会自己走掉,将江南六怪留在桃花岛上?不管从哪一
方面说,黄药师将江南六怪留在自己家里,一个人乘船走掉都是不合道理的。

  六怪来到桃花岛,黄药师请了他们进来,他们就是黄药师的客人。不论黄药师
是如何“邪”,总不能把客人请进来,然后,一个人不声不响地走掉。

  根据桃花岛的具体情况,这种事更不应出现。按书上讲,桃花岛上的建筑和林
木是按阴阳五行八卦阵安排的,具有“阴阳开阖,乾坤倒转之妙”。郭靖初上桃花
岛,“奔走十余丈,立时就迷失了方向,只见东南西北都有小径,却不知走向哪一
处好。”(见十六回)可见不是桃花岛上的人,如没人引路,在岛上瞎闯,会越走
越糟糕,所以黄药师是绝不应将他的客人留在岛上下管的。

  黄药师总不至于会糊涂到以为傻姑可以在家替他做主人吧,除了傻姑就只有又
聋又哑的仆人了。事实上,后来岛上惨祸的发生就有傻姑的一分“功劳”.是她把
欧阳峰、杨康等领进去的。

  更奇怪的是,黄药师在独身离开桃花岛,将江南六怪留庄岛上后,竟不闻不问
,好像没这回事。在后来他和柯镇恶、郭靖等在嘉兴再次见面时,他也不做任何询
问。直到郭靖说:“二师父他们……他们五位,死得好惨!”他才奇怪地问:“你
说什么?朱聪、韩宝驹他们好好地在我岛上做客,怎么会死了。”能好好做客吗?


  从黄药师到他们冉次见面中间有多长时间?在江南六怪中五位被打死后,柯镇
恶回到了嘉兴,见到了郭靖和黄蓉,要郭靖杀了黄蓉。郭靖和黄蓉到桃花岛上去查
看,先看到一匹被打死的马,马身上染有血迹,“血迹已变黑,但腥气尚存,看来
染上已有三四天。”在郭靖埋葬了五位师父后,又乘船离开桃花岛,“第三日上,
帆船靠岸。”到了晚上,才又见到柯镇恶、黄药师等人,也是柯镇恶和黄药师在惨
案发生后第一次露面。计算起来,前后至少应有五六天时间。

  由此可见,黄药师把客人留在自己家里五六天时间,竟不闻不问,这已不是“
邪”的表现了,而是糊涂颟预,只是黄药师不是这种人。按理说,黄药师应该在把
全真教众人引开的同时,也将江南六怪送走,或者,在将全真教道士引走后,立即
回岛。这才符合常理,可惜,合理的情节被抛弃了,惨剧不合理地发生了,于是,
郭靖也就可以单身到蒙古去,使小说得以“完满”结束。

  第二个问题是欧阳峰是怎么把黄蓉母亲的墓门打开的。在这个惨祸中,在墓门
口处有明显的打斗过的痕迹。金全发死在墓道中,朱聪、韩宝驹和韦小宝死在墓室
中。后来,黄蓉在铁枪庙诱使傻姑说出当时的一些情景,接着在和欧阳峰对话中让
读者逐渐了解了事实真相,是欧阳峰等埋伏在墓的前后,傻姑去骗江南六怪进墓,
欧阳峰堵在墓门口将他们打死。

  问题是这个墓门为十分巧妙的机关所控制;只有黄药师、黄蓉等少数人知道开
关的窍门,所以,郭靖可以由他几位师父死于墓中,判断出杀人者必为黄药师。欧
阳峰是怎么打开墓门的?猜测起来,只能是傻姑给他们开的,但是,这是不太合情
理的。按黄药师对夫人之情,对夫人坟墓保护之用心,他是不会让傻姑到里面去捣
乱的。何况傻姑怕鬼,她是不会自动去墓内的,也不会主动去学如何开。即使她会
开。

  黄药师对她未经允许去开墓门,一定会严厉责罚的。所以。

  假定墓门是傻姑开的是不太合情理的,但又难有其他解释。

  金庸只好回避了,不提墓门是如何开的。

  能不能避开这个难题,别让那几位死在墓中呢?恐怕不行。理由之一是为了让
黄蓉能有一个铁证据,坚信杀人者不是她父亲,因为她父亲绝不会让这些男人的尸
身留在黄夫人的墓中的。理由之二是让郭靖相信一定是黄药师杀的。在郭靖和黄蓉
第一次由墓内出来后,黄蓉关了墓门,郭靖对着墓碑发泄愤怒,把墓碑打断,看见
其中有一个铁杆,用力摇动,才打开墓门,于是他相信“除了黄药师,谁知道这机
关?”这样,人就必须死在墓中,在谁为欧阳峰开墓门这个问题上只好打马虎服了


  另一个问题是六怪写给黄药师的信怎么又到朱聪怀里去了。六怪在上岛时,将
一封信交哑巴仆人送给黄药师,黄药师才请他们进来的。后来黄蓉和郭靖在墓中找
到了朱聪的尸体时,这封信赫然在他怀里,岂非怪事,难道妙手书生顺手牵羊成了
习惯,又把自己写给别人的信偷了回来?这可能是金庸写马虎了,黄蓉和郭靖应该
是在黄药师的精舍中发现这封信的。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郭靖的四师父南希仁中毒之后竟能支持三四天之久?欧
阳峰蛇杖上的怪蛇有剧毒,中此毒后,“口中呼叫,说不出话”,“身子扭曲,在
地上打滚,力气却大得异乎寻常”。中此毒的有二人,南希仁是让蛇杖上的怪蛇咬
中了舌头,杨康则是间接中的毒。

  在铁枪庙,杨康以九阴白骨爪偷袭黄蓉,抓至黄蓉肩部的软猬甲上,而南希仁
在中了蛇毒后临死前,曾在黄蓉的肩头打了一拳,血中的毒留在了软猬甲上,这就
使杨康间接地中了毒。杨康中毒后立即就显出了严重的症状,“口中发出似人似兽
的荷荷之声,……在地上打滚,……指东打西,乱踢乱咬。”过了一会就死了。从
中毒到死亡只是一会的功夫。而南希仁从中毒到死亡却有三四天光景,郭靖和黄蓉
到岛上去时,他仍能打人,还能用指头慢慢在地上画字。

  南希仁被蛇咬直接中毒,中毒较重,杨康间接中毒,中毒较轻。中毒轻的立即
死去,中毒重的反而能活好几天,甚是奇怪。多数人被剧毒毒蛇咬后,发作迅猛,
常常来不及救治而死。欧阳峰所选的怪蛇必是毒性极强的蛇,像南希仁那样能坚持
好几天,是很难想像的。

  为什么要这样编故事呢?一是让南希仁在地上画出字来,“月光下见他一个字
一个字的写道:“杀……我……者……乃……’”接着他画出一个十字,就死了。
这是让郭靖猜出南希仁要写的字是黄字,从而坚信黄药师是凶手。不过,这一点不
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让南希仁在郭靖和黄蓉上岛之前死去,但在身旁留下字迹,
效果大致相同。

  重要的是第二点,是为了让杨康的死因复杂化,为后面《神雕侠侣》的故事作
伏笔。只有南希仁还活着,才能在黄蓉肩上打一举,才能计杨康偷袭黄蓉时中毒死
去。这样,黄蓉对杨康之死似有责任,实无责任,杨康实际上是处于中了欧阳峰的
毒。欧阳峰本想用蛇毒置杨康于死命,目的已经达到,但在杨康死亡这个事件中,
欧阳峰又一点也没动手,这给以后的故事增加了许多曲折的情节,是一个很妙的安
排。

  中毒轻的症状严重,死得快,中毒重的,反而死亡得慢。创造出这种毒蛇和毒
药绝非易事,没有金庸那样的想像力,是写不出来的。由于这个故事对于小说以后
的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这种奇特的毒蛇还是需要的。本章第一节和第二节中的矛
盾,似都还不难设法消除,本节所讲的这些问题,恕我这个人不够灵,还没想出一
个妥当的方案,予以解决。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net),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2: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瑛姑和段皇爷为什么都跑到湖南西部来隐居

  在《射雕英雄传》中有三个有恩怨纠葛的人:一灯大师,极段皇爷,瑛姑,即
原来的大理国皇妃,和铁掌邦的裘千仞。

  当他们在《射雕英雄传》中现身时,他们都居住在湖南西部,即湘西。

  裘千仞住在湘西时很自然的,因为铁掌帮的根据地是在湘西铁掌山。在二十八
回中,裘千丈在岳阳对郭靖和黄蓉说得很清楚:“从此向西,经常德辰州,溯阮江
而上,泸溪和辰溪之间有座形如五指向天的高山,那就是铁掌山。”泸溪和辰溪都
在湘西,可见铁掌山一定是在湘西了。

  二十一九回中,郭靖和黄蓉由铁掌山山顶乘雕逃命,就落在黑沼附近。可见瑛
姑的住处黑沼正好就在铁掌山下,也是在湘西附近。

  至于一灯大师的藏身之处,按二十九回瑛姑所介绍,是在桃源县境内,也是在
湘西。

  一灯和瑛蛄怎么会都跑到湖南西部来了呢?按书上讲,当初周伯通和瑛姑私通
,生下一个儿子,裘千仞将这个初生儿打成重仿。出于对瑛姑不贞的愤怒,段皇爷
拒不给此儿治病。在此情况下,瑛姑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离开了大理国皇官。段
皇爷也为此看破红尘,在大理天龙寺落发为僧,成为一灯和尚。

  西毒欧阳峰知道王重阳在临去世前,曾将能克制他的蛤蟆功的先天功传给了段
皇爷,就设计害一灯。为了躲避西毒,一灯和尚才带着四千亲信弟子跑到湖南来的


  奇怪的是,为了躲避西毒为什么要到湖南来?大理国天龙寺中有不少武功高深
的高僧,很可以对一灯起一种保护作用。即使真要躲,距大理不远的云南横断山脉
,何必不能藏身?为了更安全些,南下老挝或缅甸,岂不更好?何以会千里迢迢地
跑到湖南来,真是不可解之迷。

  瑛姑原是大理国皇妃,应是大理人。在逃离大理国皇官后,也希奇古怪地跑到
湖南来了。她选这里为居住地的原因也是不可理解的。

  是不是瑛姑为了报仇,选了一个距一灯住处较近的地方?不是。

  按书上讲,瑛姑离开大理国皇官在前,接着段皇爷也离开了大理皇宫,到天龙
寺为僧,然后才来湘西的,所以,一灯到湘西来是在后。可见不是瑛姑为报仇要离
一灯近些,倒好像是一灯及其弟子们为了让瑛姑报仇方便,有意选一个距瑛姑近的
地方隐居,这不是很滑稽的逻辑吗?瑛姑如果考虑到去桃花岛救周怕通方便,她应
该在海边选一个去桃花岛方便的地方居住。

  惟一可能的解释只能是为了编故事方便,裘千仞、一灯和瑛姑的住处硬被捏在
一起。这种为了制造情节,不管是否符合常理,随心所欲的安排场景,在二三流以
下的小说的写作中,原始惯用的手法,而在令人喜爱的小说中出现,真是杀风景。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net),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2: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班门弄斧批金庸——《神雕侠侣》:

师徒通婚违反“礼教”的哪一条         
这像元朝的开国皇帝吗
为什么把全真教的水平写的这么低        
《神雕侠侣》中长寿老人何其多
一灯大师的佛学有点奇特        
杨过的女追求者们
杨过是不是有些莫名其妙        
一场冗长乏味的武打描写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net),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2: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徒通婚违反“礼教”的哪一条

  在《神雕侠侣》一书中,杨过和小龙女之间的爱情和婚姻的曲折和磨难贯穿全
书,没有这些,《神雕侠侣》就不能成书,或完全成为另一种样子。

  金庸为了要给这种曲折和磨难营造足够的气氛,在第十四章中自己伸出头来特
别加以评论说:“宋人最重礼法,师徒之间的尊卑伦常,看得和君臣、父子一般,
万万逆乱不得。”不过这也没有什么,作为武侠小说是可以虚构的,既然整个武林
都是虚构的,再多虚构一条师徒间不能通婚的礼教规矩,也没有什么大关系。

  然而,在金庸为《神雕侠侣》写的后记中,他又一次强调说:“师生不能结婚
的观念,在现代人的心目中当然是根本不存在,然而在郭靖、杨过的时代却是天经
地义。”有一些“金学家”们也就跟着说,宋朝时的礼教大防最严云云。这样就不
能简单地把金庸营造的“宋人最重礼法”仅只看作是小说家的虚构,只是用来娱乐
读者的东西了。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究竟是不是“宋人最重礼法”、另一个是师生间的婚
姻是否违反中国古代的传统或礼教。

  先说第一个问题。宋朝出了好几位有名的道学家,他们极力宣扬道学,崇尚礼
教,但这并不能说明“宋人最重礼教”

  而恰恰是宋人对礼教重视不够,所以需要特别对礼教加以强调之故。(X ××
《老子》)宋朝以前的五代时期,按正统的观点看,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极低。像
有名的冯道就是五代时人。他一生中在四个朝廷中当高官,先后服侍过十个皇帝,
亡国废君,毫不在意,没有任何一点忠君的观念。而和他同时代的文人们却崇拜他
为“圣人”。宋朝初年的重要文人和官僚郭忠恕还说冯道“累朝大臣,诚信著于天
下,四方谈士,无论贤与不肖,皆以为长者。”

  宋朝继承了这一封建伦理道德混乱的局面,正统的知识分子是不满意的。欧阳
修等人就曾口诛笔伐;到周敦颐、程颐、程颢等人手中,一个维护封建统治等级制
度和宗法制度的道学哲学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到南宋的朱熹更是此哲学体系的集
大成者。

  但是,在宋时,反对道学的力量还是很强的。在南宋时,朱熹的学说就曾一度
被判为“伪学”,在禁止之列。到明清时代科举考试中,以经义取士,且以朱熹的
《四书集注》为准,这样道学的力量才一天盛似一天。所以,最讲礼法的是在明代
和清代。

  程颐是反对寡妇再嫁的,他说过:“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大概他是没有真
正挨过饿的,否则他一定不会这么讲。

  他虽这么讲过,但丝毫也不能说明宋人都接受他的观点。

  南北宋之交有个有名的女词人叫李清照,她48岁时.丈夫去世,她再嫁给一个
叫张汝舟的人,后来又离异。

  李清照的父亲叫李格非,曾在朝廷中任礼部员外郎,是个有名气的文人。值得
注意的是,当时科举考诗词,而李格非却着意经学、礼记(《宋史》卷444),应该
是很讲究礼教的。

  李清照受过极好的教育,又是在这样一种家庭影响下长大的,却在所谓“黄昏
恋”的年龄,她再婚、离异。可见程颐那一套宁可饿死不能再嫁的说法,不但没有
为一般老百姓接受,就连大官僚、著名文人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女子也没接受。

  不知金庸和诸多“金学家”是根据什么判定“宋人最重礼法”。

  既然金庸在《神雕侠侣》的后记中很肯定他说,在郭靖、杨过的时代,师生不
能通婚是天经地义的,那么他一定有充分的根据,会用一些例证来说明这个问题。
恕我孤陋寡闻,实在想不起来在宋代有什么人,因为师生通婚而受到人们的谴责。

  过去,在有些私塾念书,是要拜“天地君亲师”的牌子的,把老师抬得够高的
了。但这和婚姻好像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这五个字中还有“君”字,但选妃子,尚公主,“君”家都可能通婚,何况“
师”呢。

  《西游记》中讲过“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话,那只是说说而已。别说是现
代的教师们,就是古代那些在私塾中教童的秀才们,若不是得了精神病,绝不会动
这样的念头,想让学生们一辈子将自己看作父亲一般。

  笔者是个中国古代文史的爱好者,诚心地希望,金庸或哪位高明的先生能在这
个问题上,即在宋代师生联姻(当然是指合法的婚姻)是否“逆乱”这个问题上,
提出一些例证。

  本人将不胜感激。

  在有一点上,金庸的聪明还是很令人佩服的。在杨过入古墓派,拜小龙女为师
时,不称为师父,而称姑姑。在当时,看不出是什么特殊之笔。到了后来,在第十
四回,杨过在大庭广众之中大声说:“姑姑教过我武功,可是我偏是要她做我的妻
子。”从字面上看,这真是“石破惊天”的乱伦的“豪言壮语”。看到这里,我真
佩服他有“先见之明”,佩服他能早早就为此极有刺激性的“乱伦”语言留下伏线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net),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2: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像元朝的开国皇帝吗

  在《神雕侠侣》中忽必烈曾数次出场,第一次是杨过经金轮法王引见,在忽必
烈的大帐中,杨过见到“一位二十五六岁的青年男子,科头布服,正在读书。”是
个“谦和可亲的青年。”这时金庸自己评论到:“忽必烈奉命南取大宋江山,在中
原日久,心慕汉化,……”后来,忽必烈领兵攻襄阳,在襄阳城下和郭靖还有一次
会面。

  这里强调忽必烈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不知是什么用意。忽必烈是在他的
长兄蒙哥当了皇帝后,受命“总理漠南汉国军庶事”的,时年36岁,至于领兵攻宋
,那更是在45岁左右的事了。他不可能在二十五六岁时“奉命南取大宋江山”。在
这里把忽必烈写成青年人或中年人本元什么大差别,但对中国古代文史深有造诣的
金庸,有意将忽必烈写得这样年轻,不知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上面所讲的事,是在小龙女尚未跳入绝情谷断肠崖前的深谷之前的事。小龙女
在谷中住了十六年,和杨过重逢不久,杨过击毙蒙哥。蒙哥是当了九年皇帝后,死
在四川合州城下的,所以,杨过第一次看见忽必烈的时间,必是在蒙哥当皇帝前七
年或更早一些时间,那时,忽必烈绝不可能“总理漠南汉国军庶事”。

  在忽必烈第一次出场时,在他的大帐中,他请来的武士们,包括金轮法王在内
,竟未经他允许,就在他面前比试起来,接着周伯通又来捣乱,忽必烈毫无威仪可
言。在这一段中,好像真正的大帐主人是金轮法王而不是他。这个形象一点也不像
一位统帅大军南征北战的“开国之君”。

  忽必烈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战败了自己的堂兄弟。杀了不少亲族,才当上皇帝
的。他出兵伐宋,以四年的时间灭掉了南宋,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元朝帝国
。在以后的年代里,又相继平定了多起蒙古诸王的叛乱,他还曾一次征日本、三次
征越南、两次征爪哇、两次征缅甸。从他开始掌权直到他当了三十多年的皇帝后死
掉,没有一年是没有征战的。

  从忽必烈的画像上看,有一些像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诸多孙子中,像他这样
穷兵黩武,年年打仗,是最像乃祖的一位。只是在征服南宋以后,他的征战的结果
多遭失败或无功而返,这和乃祖是不能比的。

  除了年年征战外,忽必烈还有一项“伟业”,这就是拼命搜刮民财。他任用有
名的奸臣阿合马为宰相,专门收聚钱财。忽必烈用大臣的标准是,只要增加财政收
入就是好大臣,这种“内用聚敛之臣,外兴无名之师”的皇帝,实在和儒家学说挂
不上钩。

  把忽必烈写得温文儒雅,谦和可亲,喜好读书,实在和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相差
大远。写小说时,情节当然可以虚构。

  但是作为事件发生时的气氛,则应该尽量真实些,这才可能使读者承认这情节
虚构得妙。人物性格也可以虚构,但对这样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高大人物,最好还
是不要写得大离谱。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忽必烈是“心慕汉化”吗?他在“总理漠南汉国军庶事”
时,确曾标榜文治,学习汉法,曾招了一批汉族丈人如刘秉忠、姚枢等作为他的文
官。这是他在为进攻南宋做准备,也是为了更有效地统治蒙古人已经占领的汉族人
居住的区域,而不是“心慕汉化”。

  忽必烈是不认识汉字的,汉语的修养也很差。据记载。在他当皇帝后,臣下用
汉字编写了关于成吉恩汗的史实的“实录”进呈给他审查之前,要先翻译成蒙古文
字,然后读给他听(见《二十二史札记》卷二十,赵翼)。

  忽必烈有一项重要的政治举措,就是在他统一了中国,建立元朝后,将他所统
治的臣民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原西夏人、回回、西
域及居住在中国的欧洲人;第三等是汉人,实际上包括了原金国、辽国的臣民。

  居住在北方的汉族人属于此等;第四等是南人,包括原南宋统治下的汉族人和
西南地区其他各民族的人民。

  第四等的南人地位最低,在忽必烈当皇帝和后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实际上是不
允许南人在中央政府做官的。按元朝的制度,地方的主要长官及其副手是由蒙古人
和色目人担任的,汉人只能担任再低一级的职务。蒙古人还专门制定了不少的法律
,是专门针对汉人和南人的。

  把中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江南地区的人都定作最低等的人,不给他们参加政
治的机会;还专门制定特殊法律压制他们,这能说有一点“心慕汉化”吗?在元顺
帝,即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时,南人才被允许任中央官吏。这时江淮一带民族起义
已经如火如荼般地开展起来。为了收买人心,利于镇压,才在顺帝至正十三年下诏
说,南人中有才学者,也可在中书省和枢密院等处任职。关于元顺帝,在《倚天屠
龙记》的第三十四回的大游皇城中有描写。

  实际上,蒙古皇帝从来没有真正想汉化过,他们力图保持他们原有的民族特性
。在统治中国的近百年时间里,他们也确实成功地保持住了他们“马背上的民族”
这一特点。后来,汉民族起义反对他们,推翻了他们的统治,他们骑着马就跑了。

  真正“心慕汉化”的是清朝的皇帝及皇族们.他们在二百多年的统治中,把汉
族固有的优点和弱点都拿了过去。在后来,辛亥革命将他们的统治推翻时,他们想
跑都没法跑了。

  他们已经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被”汉化”了。

  如果,这“心慕汉化”四个字是忽必烈自己讲的,或者是他在骗人,或者是作
者在虚构,这都没有什么。不过,这四个字是金庸自己站出来对历史人物进行评论
的,这就不免有些让人看不懂了。

  顺便说一下关于杨过击毙蒙古皇帝蒙哥的问题。蒙哥死于蒙古军队进攻中国南
方的战争中,不过不是在襄阳城下,而是在四川,当然也不是杨过打死的。有人曾
批评杨过在襄阳城下打死蒙哥这个情节与历史不符,“金学家”们反驳说:“这种
批评拘泥不化之甚,……中国历史上根本没有杨过,外国历史上又何曾有一个王子
叫哈姆雷特。”这种反驳也未见有力。中国历史上是没有杨过,但是蒙哥却是真真
实实有的。

  对于在小说中如何使用历史材料才是正确的或最好的,笔者不想去做判断,也
不准备评论这类批评和反批评。我只是在想,为什么在一部几乎从头到尾都是虚构
的武侠小说,一定要拉出几个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来,又不像《三国演义》那样
,写的“七实三虚”,而是和历史记载相差极大,几乎元“实”可言。

  这样做很可能是要用这些历史人物起一,种“震慑”作用,让读者对小说,甚
至对作者产主一种敬畏感。使读者以为小说具有极丰富的内涵,作者是无所不知的


  不知道这种“震慑”对广大读者能起什么作用,但对一些“金学家”们说来却
不啻是“兴奋剂”。譬如,一篇评论就指出“说金庇的小说是‘百科全书’式的作
品,一点也不过分。”

  也许在前面已经讲了那么多的话后,这里再劝告读者不要轻易地相信那些“金
学家”们简直有点多余,只要稍严肃点的人都知道,拿金庸的小说当百科全书,只
会被误导到十万八千里之外去。

  以笔者之陋见,金庸写小说之才奇高,形象俱在,无须浓墨勾勒。《神雕侠侣
》中出现了一系列历史上曾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如蒙古皇帝蒙哥、忽必烈,宋朝将
军吕文德、王坚,道教著名人物王重阳、丘处机、李志常等。但这本小说却未必会
真正产生一种对读者的“震慑”作用,读者也未必都喜爱它。《笑傲江湖》中没有
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的名字,只有很仔细地阅读才能看出这故事是发生在明代,但
仍然有大量的读者喜爱它,而且,不少人认为《笑傲江湖》中,写到正派侠客们拉
帮结派、争权夺利,创作了伪君子真小人的形象,其内涵并不在《神雕侠侣》之下


  在历史上,吕文德和王坚这两个人都是有的。

  关于吕文德,在第一章第五节中已讲过了,他和小说中所写差别很大。按金庸
这两本小说所写,他镇守襄阳达三十余年,时间也太长了一些。

  王坚则从来没有守过襄阳。蒙哥率兵进攻四川,死在合州(即现在的合川,在
重庆北边)城下军中时,王坚正是四川合州的守将,官拜都统制兼合州知州。他是
真正地抵抗蒙古军队的英雄。

  可能是因为已经把蒙古皇帝蒙哥的死地移到襄阳城下,于是,金庸就顺手把王
坚也移到襄阳来。但是,又为了把使蒙哥死亡蒙古军队败退的功劳加在杨过头上,
就不得不把工坚写得可有可无,只在很不显眼的地方提了一两次。

  既然已经把王坚的功劳移到杨过头上,一句不提王坚的名字可能更好些。用了
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但又违背历史记载,读起来总觉得很是别扭。不过,没有
因为要陪衬杨过或别的什么人,把王坚和吕文德一样写成十足的窝囊废,也就算是
笔下超生吧。

  如果,在《神雕侠侣》中,不用忽必烈这个广为人知的名字,而换成一个蒙古
皇族角色,就像《射雕英雄传》中子虚乌有的完颜洪烈那样,让人看起来反而会舒
服些。如果杨过在襄阳城下击毙的不是蒙哥皇帝,而是蒙古军队的主帅,一位骁将
,对于杨过的形象不会有什么坏处,而读起来也会觉得舒服点。

  在一篇“金学家”的评论中说:“金庸为现代小说运用历史题材树立了典范,
他的小说确实做到了。”笔者希望,这位“金学家”在写这些文字时,只是稍多喝
了些酒,而不是“走火人魔”。要是像小龙女那样走火人魔,弄出一个咯血的后遗
症,可不是好事。

  小说是可以虚构的,不在虚构故事上硬披上一张历史真实的虎皮,也同样可以
是好小说。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net),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2: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把全真教的水平写的这么低

  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这两部书中;全真教的水平总是被写得很低
,下面举几个例子。

  在《射雕英雄传》第二回中,丘处机设法救郭啸天的遗孀时,他发现她被人劫
持,藏在焦木和尚的法华寺内。他本可有理有节地处理,必可让焦木和尚和他所请
来的江南七怪低头,可是他先闹云楼寺,再闹法华寺,在烟雨楼和法华寺内与江南
七怪等生死搏杀,最后焦木死难,众人都受重伤,郭啸天的遗孀又被人劫走了。本
来是一件很占理的事,让丘处机给办得一塌糊涂,最后,他不得不认错。

  丘处机教杨康武功,教出一个逆徒。

  第十一回中,郭靖回到中原,和杨康在街头比武,全真七子中的马钰、丘处机
、王处一等厉害人物都出场,结果大败,亏得江南七怪来解围救命。

  第二十五回中,全真七子糊里糊涂地先斗梅超风,后斗黄药师,被欧阳峰趁机
打死谭处瑞,而全真教却把杀人罪责算在黄药师身上。

  第三十四回中,糊里糊涂地相信黄药师杀了周伯通和郭靖,在烟雨楼前和黄药
师大打出手,若不是黄药师忍让,全真七子还不知道会怎么惨呢。

  在《神雕侠侣》的第三回,郭靖带杨过上终南山求师,多名道士出来下杀手,
要将郭靖置于死地,又用九十八个道士组成十四个天罡北斗阵,和郭靖一个人斗,
也败得一塌糊涂。

  而这时,重阳宫全真教的大本营却被敌人袭击,郝大通受重伤,若非郭靖破了
天罡北斗大阵,前来救援,全直教就要被人抄了。

  第二十六回中,敌人来要全真教皈依蒙古,全真教本应设法对付蒙古人,但他
们却和蒙古人联手对付小龙女,使小龙女受重伤。在杨过为他们打发走蒙古人后,
他们又设剑阵对付杨过和小龙女。

  除了马钰到漠北去教郭靖练内功这一件事干得挺漂亮外(《射雕英雄传》第五
回),在这两本书中,多处显得全真教水平低。

  全真教所表现的低水平,除了武功总是练不明白,一打就败以外,更主要的还
是非常容易听信谣言;分不清敌友善恶,糊里糊涂地乱打乱伤人。即使在敌友善恶
非常清楚时,也总是把事越办越糟。《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不断他说全
真派是“天下武功正宗”。说全真教“行侠杖义,扶危解困,做下无数好事,……
凡是听到全真教的名头都十分尊重。”但一到具体地描写,总是让全真教诸人出丑
,读起来也是挺有趣的。

  为什么要这么写呢?在《射雕英雄传》中是要结郭靖作陪衬,而在《神雕侠侣
》中又要给杨过当陪衬,这就不得不让全真教受点委屈了。若仅是如此,把他们的
武功写得低一些就行了,何必把他们写得那么糊涂呢。这可能和在历史记载中全真
教并不那么特别光彩有关,王重阳不曾是抗金的英雄,丘处机非但不曾在蒙古派人
来吞并全真教时抵制过,而且一直是在女真人和蒙古人的庇护下传教的。

  王重阳是在中国的北方陕西、山东等地创立全真教的。

  在他创立这个教派时,中国北方已经被金国人占领。按《神雕侠侣》中所写,
王重阳在年轻时,曾组织反全国人人侵的斗争,但这并未见历史记载。

  丘处机是山东人,在他幼年时,金国人已经把首都从黑龙江迁到了北京(当时
称中都),金国在中国北部的统治已相对稳定。他的传教活动多是在金国统治者的
支持下进行的。

  金世宗完颜雍(就是那个和完颜洪烈一同去蒙古的完颜洪熙的父皇)曾请丘处
机到首都去传教,很为优待,后来丘处机在得到皇帝的许可后,到陕西去传教。在
这种情况下,全真教在全国统治区内发展非常快,成为中国北方的主要道教支派。

  全真教的极盛时期是在元朝初期。丘处机被成吉思汗召去(这在《射雕英雄传
》第三十六回中有描述),尊为“神仙”,封为“大宗师”,总领道教。北京地区
大旱,丘处机曾主持仪式祈雨成功,北京地区下了三天雨。此后,成吉思汗对他更
为尊崇,下令把北京的太极宫加以扩修,根据丘处机的道号改名为长春宫。丘处机
就是在这个道观中主持全国道教的。这个道观在明朝时改名为白云观,这个观名一
直保持到现在。

  在忽必烈当皇帝时,王重阳和全真七子都曾得到过很高的封号,例如,王重阳
被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全真七子都被封为“真人”.如马钰被封为“丹阳
抱一无为真人”等。到了元武宗时,他们的封号又进了一步,王重阳被加封为“帝
君”,是“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全真七子也被加封为“真君”.如马钰被加
封为“丹阳抱一元为普化真君”等,可真是荣耀之极。

  在《神雕侠侣》的第二十五回,出现了一个反对皈依蒙古的全真教第三代弟子
李志常。在这本书的最后的第三次襄阳之战中,黄药师还想任命他为西路军统帅。
实际上他是蒙古皇帝前面的红人。他是丘处机的爱徒,道号真常子。蒙哥皇帝(就
是小说中被杨过打死的那一位)赐他“金符宝浩”,到全国各地巡视。在忽必烈时
曾红极一时,被封为“玄门正派嗣法演教真常真人”,令掌道教事。

  李志常还大量刊印一本西晋时人写的,名为“老子化胡经”的书。书中讲老子
曾西去,教化当地胡人,佛祖就是他的化身云云。佛教当然反对这本书,更糟糕的
是老子可能是在影射丘处机,那胡人就好像是成吉思汗了,蒙古皇帝看了也不会高
兴,这本书的内容本来也没有什么历史根据,李志常自己也不争气,在巡视中侵占
佛教寺院,引起僧人抗争。

  李志常奉皇帝命和佛教僧人辩论,在忽必烈统治后期,皇帝比较更喜欢喇嘛教
。在皇帝的偏袒下,李常志理屈词穷,辩论失败。他第二年就死了。

  此后,全真教的地位也下降了。但在整个元朝,全真教都是得到官方承认的。

  既然在历史上全真教是这样的,为什么硬要写成另外一种样子呢?让人无法明
白。金庸这样使用历史题材,只是让历史知识不是很丰富的人产生一种敬畏感。从
一个读者的角度来说,希望作者在引用历史史实时,尽量大体上和历史记载相合,
至少不要写得和大家公认是可靠的历史记载截然相反,不要将其篡改得面目全非,
否则,就不如不要引用历史上真实人物或真实事件。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net),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2: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神雕侠侣》中长寿老人何其多

  一般来说,武侠小说中的主人公以年轻人或壮年人居多。这种年龄段的人们比
较适合于那种打打杀杀的情节。

  在《倚天屠龙记》中写了一个老人张三丰,在第十回中给他过了一个悲惨的百
岁生日,在第二十四回中写他初创太极拳和大极剑,这时的年龄已经超过了一百一
十岁。张三丰的形象,基本上是按老人写的。他在强敌来临时,已经不是想如何克
敌制胜或藏身避敌,而是想:“纵使不遇强敌。又有几年活头?”惦记着太极拳和
太极剑能不能在他死后流传下去。

  和年轻的对手较量时,心中不免产生怯意(见《倚天屠龙记》第二十四回)。
这应该是一个年老体衰,自以为行将就木的人的正常心理活动。

  在《神雕侠侣》的最后五六回中,也写很多个长寿老人。不过这些人多被写成
具有年轻人的心态和体能,只有仔细读,才能觉察出他们是耄耋之年,甚至更老一
些的老人。

  在小说中,如果作者不明确指出人物的年龄,多半只能由情节中得到一个模糊
的印象。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有几处将年代交侍得很清楚,这徉,
人物的年龄就比较确定了,在《射雕英雄传》的第一回中写到当时是“光宗传到当
今庆元皇帝手里,他在杭州已坐了五年龙廷。”这是很容易查清楚的,也就是明确
地告诉了读者,这是1194年。在《神雕侠侣》的第三十三回中写到该年是“大宋理
宗开庆元年,是蒙哥接位大汗后第九年。”这年应该是1259年。

  《射雕英雄传》开篇时所交侍的,是郭靖诞生的前一年。《神雕侠侣》第三十
三回中交侍的年代,是金庸所写的武侠小说中的第三次襄阳之战发生的年代,即杨
过在襄阳城下打死蒙哥的那一年,也就是《神雕侠侣》故事结束的那年。这两个年
头相差六十五年,第三次襄阳之战时,郭靖应是64岁,黄蓉已经是奔70岁的人了。
不过,在这个故事里,他们二人还不能算是老人,下面讲几个真正的老人。

  第一位老人是黄药师,他应该是一百多岁的老人了。

  郭靖十八九岁时,进行了第二次华山论剑,因每二十五年一次,所以,第一次
华山论剑应在郭靖诞生前七年。那时,黄药师已经是天下五大高手之一的一代宗师
,不应太年轻,至少有三十多岁吧。在郭靖出生时,黄药师就已40岁或更年长一些
,在《神雕侠侣》全书结束时,黄药师年龄应在105岁以上。

  还可以从他的徒弟黑风双煞的年龄,反过来推断黄药师的年龄。在第四回中,
郭靖看见梅超风是“模样却颇为俏丽,大约是四十左右。”当时,郭靖6岁,梅超风
比郭靖大35岁左右。如果,在第三次襄阳之战时,梅超凤还活着,她应为1oo岁左右
。黄药师是她的师父,理应比她年龄大,若大10岁左右,这时,黄药师就应是110岁
左右的人了。

  可见,在第三次襄阳的大战中,宋军的主帅兼东路军统帅黄药师的年龄约为11
0岁。

  另一位老人是一灯大师,即段皇爷,他的年龄似应较黄药师更大一些。

  在第三十一回中讲,第一次华山论剑后的第二年,王重阳带着周伯通去大理国
。周伯通和刘贵妃有了感情,生一子。此子被裘千仞打成重伤,段皇爷拒不给治疗
,刘贵妃亲手刺死亲生子。段皇爷因此而出家,成了一灯和尚。

  一灯和尚出家的时间应为第一次华山论剑后的第三年。即郭靖出生前四年。他
出家时,带着他的四个徒弟,这四个徒弟都是他原来朝廷中的重臣,如宰相、大将
军之属。能熬到这么大的官,总得要一些时间。如果能在30岁左右当上这么大的官
,那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作为他们的师父年龄当然要比他们大些,假定段皇爷出家
时为40岁左右,还是合理的。

  在第三十回中,郭靖和黄蓉去湖南桃源县山中见一灯和尚时,大约是他出家后
二十二年,应在60岁或更老一些。书中写他的形象是“一个老僧,银须垂胸。”“
两道长长白眉从眼角垂下。”像是在描写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

  由这一年到第三次襄阳之战,又过了四十多年,看来一灯的年龄至少应和黄药
师差不多,如按第三十回中的描写,一灯还应更老一些。

  第三位老人是周伯通。他第一次出场时,他是被黄药师拘在桃花岛的一个山洞
中。郭靖见他是个“长须老人。”在阳光下看,他是“须发苍然,并未全白。”可
见他是个头发有些白的老人了。周伯通这时不是“小顽童”,也不是“中顽童”,
而是“老顽童”,是以这个绰号闻名于武林,可见他当时也应属老年人之列。这样
推算下来,在第三次襄阳之战时,他至少应是1oo岁左右。

  第四位是女寿星瑛姑。她和周伯通产生爱情的时候,是在郭靖出生前六年。假
定她那时是2O岁左右,那么,在第三次襄阳之战时,她大约是90岁左右。

  此外,在第三十六回中出场的柯镇恶、沙通天、侯通海。彭连虎和灵智上等人
的年龄都应在80岁到1oo岁之间。在《神雕侠侣》的最后几章,出现的长寿老人也有
点太多了。

  第三次襄阳战争中,宋军的主帅,东路、西路、南路等各路领军统帅,竟都是
百岁老人,这真可谓奇观。马马虎虎读小说时,给人的印象并不是这样,这些百岁
老人都被写得像四五十岁的人,正好作军队的统帅。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在于在
《射雕英雄传》的第一回和在《神雕侠侣》的第三十三回中都像历史书一样,把当
时的年代写得一清二楚,于是,就不得不出现一大批百岁以上的老人。

  在武侠小说中写上几个历史年代,有时可能产生一种令人敬畏的感觉。若写上
很清楚的历史年代,这就必须将小说的结构和情节仔细地安排好,不要产生矛盾。
最好也不要产生像上面所提到的怪现象,在抗击蒙古人,保卫襄阳战争中其关键作
用的人中大部分竟是百岁以上的老人。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net),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2: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灯大师的佛学有点奇特

  一灯大师本是大理国的皇帝,后来出家为僧,他当然是信佛教的了。但是,他
的有些行为和一个佛教徒颇不相同,这里只以裘千仞临终前请求瑛姑饶恕的事作为
例子,加以说明。

  裘千仞原为铁掌帮帮主;干了不少坏事,在华山众大侠准备处他以死刑时,一
灯救了他,让他皈依佛门。他就拜一灯为师,法号为慈恩。

  在第三十四回中,杨过带着郭襄来到黑沼寻找灵狐,看见一灯带着生命垂危的
慈恩,即裘千仞,求见瑛姑。他们希望在裘千仞临死之前,能得到瑛姑的饶恕,饶
恕他当初一掌打死其子的罪孽,瑛姑不见。杨过以高深内功逼出了瑛姑又答应了瑛
姑的条件,带着郭襄去邀来了周伯通。周伯通和玻姑二人饶恕了裘千仞,裘千仞也
就安心地死去了。

  佛教是讲究“六道轮回”的,如不能解脱,不能成佛,就只能在天道、人道、
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和畜生道中轮回。

  生死相续,永无止休。按一般的说法,一个人一生中的善恶将决定他来生轮回
到哪一道。如果有了觉悟,有了善心,进行了忏悔,一心皈依佛门,多行善事,就
可能抵消以前的恶行。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这个意思。从佛教的说法
来看,忏悔的人并不需要去找到被“屠刀”所伤的人或他们的亲属,去求得他们宽
恕。

  按这样的道理,裘千仞在一灯的点化下,一心向佛,出家当了和尚,如果戒律
严谨,那就已经足够抵消以前的罪孽了,佛自然会知道这种善行。对一个信仰佛教
的人来说,已经是足够的了,至于是否得到瑛姑的饶恕,是否能亲耳听到瑛姑原谅
的话语,那是没有关系的,也就是没有必要的。

  在裘千仞临死前,一灯一定要带他千里迢迢地来找瑛姑,“但愿能获得一人饶
恕,便可安心而逝。”看来一灯于佛理是不通的,他的做法有些莫名其妙。

  这倒使人想到了基督教。许多基督教徒在临死前,除请牧师来为他做临终的祈
祷,祈求上帝饶恕外.还多祈求别人对他的饶恕。这可能是因为《圣经?启示录》中
讲到在世界未日来临时,每一个人或他的灵魂,都将受到最后的审判。如果,在生
前没有得到曾被自己冒犯过的人的饶恕,在最后审判时,他要是当原告,那不就增
加了一项罪孽吗?裘千仞大概是不知怎么地受了这种影响,生怕在最后审判时,瑛
姑会当原告,会使自己吃罪不起,所以不得到瑛姑的饶恕,死不瞑目。至于对一灯
大师而言,如果,在最后审判时,瑛姑告裘千仞,他也一定会因未救无辜婴儿一命
,被牵扯进去,所以,还是千里迢迢地带裘千仞来求个饶恕为妙。

  只是不知在中国的宋代,一个佛学大师,是怎么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受到西方
习俗的熏染的?他怎么会按基督教的教义和西方习俗来行事,来教徒弟?这位佛教
大师的佛学理论是不是有点奇特?
北大侠客行Mud(pkuxkx.net),最好的中文Mud游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北大侠客行MUD ( 京ICP备16065414号-1 )

GMT+8, 2024-4-29 09:14 PM , Processed in 0.01207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